……骥厄张山,骐塞于邵来,非无体状也,穷四海,至千里,遇造故也。
在儒家那里,个人权利的优先性是防止君主暴政的一道防线,而对公共利益的关怀,则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发展。如果说儒家在某些方面确实过多强调了表现为修身的私德的话,那么,现今这种观点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实际上,在孔孟儒家的伦理中,既含有事关个人和家庭方面的私德,如修身、孝悌等;亦含有事关人(陌生人)己、社群、公职、国家等方面的公德,如忠恕、公正、廉洁、忠敬等。孟子教育的核心是伦理教育,既有促使家庭和睦的家庭伦理,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亦有促使邻里互助、社会安定和谐的公共伦理,如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孔子率先提出举贤才的口号,此后得到墨、法、杂等诸家的响应。然而,不可否认,由于时代的限制,孔孟儒家的一些政治思想显然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在先秦典籍中,私最经常的用法是表示以个人身份而非公家之命做某事,如《论语·乡党》:私觌,愉愉如也。
相比较而言,与孔孟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就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诚如汉学家罗思文在评论儒家时所言: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律法书》,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我们都找不到有关政府如何有义务救济老弱病残及贫民的言论。进入 郭齐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家 公私观 公共事务伦理 。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当时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等地域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诸如老子、孔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孟子·梁惠王下》)所谓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就是说,如果像纣王那样暴虐无道,那么他已经失去了为君的资格,这时武王伐纣就具有了道义合法性,就完全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弑君篡位了。既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基础,又重视选贤与能,俊杰在位。值得指出,孟子所谓乐天者保天下,蕴含了一种天下共同体的意味。
孟子对梁襄王的回答,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这涉及到谁能统一或统一的方式问题。孟子的天下观对于我们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与借鉴意义。
孟子由此引申出一个结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又性所具之四端,乃天所予我者,故知其性而可知天。
他的精神觉悟集中体现于他的天下观之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值得后人进行深入发掘和阐释。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关于育民之道及其意义,孟子具有深刻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点:1.善教得民心。孟子强调,学问之道就在于找回本心。
要建成这样一个世界是对当代人类的挑战,首先是对产生人们的世界观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的文化的挑战。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所谓心不若人,指心灵不美、品质不好,这都是因为迷失本心的缘故。那么,怎样实现世界统一体?笔者认为,未来的统一方式不太可能是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种以武力统一的方式,而应该是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实现世界各国的多元一体。
(《孟子·尽心上》)孟子指出,要尽量放弃那些不正当的欲望,否则就会伤害心灵。这种向往反映在孟子与梁襄王的对话之中。后来,孟子又归纳了关于仁政的五项基本措施: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这表明天下并非天子个人的私有物。孟子所讲的无为,不是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据此,我们也许可以说,将有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4.世界各国都应当讲究仁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同时,孟子还强调实行仁政,仁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制民恒产和道德教化。(《孟子·尽心下》)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即土地、百姓及其治理之道。
又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这是孟子对人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观点。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指出,夏商周以来,设置庠、序、学校教育贵族子弟,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在这种意义上,可称之为迷失,但不宜说是丢失。(《孟子·梁惠王上》)统一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战国时代人们的一种共同心愿,也反映了一种客观的历史发展趋势。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世界各国都值得信奉天人合一,维护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孟子·尽心下》)可以欲求的叫做善,善存于自身称为信,使之充盈饱满叫做美,充盈饱满而有光辉称为大,广大无边而化育天下叫做圣,圣进而升华到神妙不测的境界称为神。所以,通过存心养性的功夫,就可以知天事天。
齐宣王问: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回答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犠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离娄下》)在孟子看来,人与动物的差别很小,以致普通人已经丢掉它了,只有君子才能保存它。其中首要一点,就是世界各国在思想上、在价值观层面共同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就表明了一种趋善的可能性。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1996 - 2019 惨绿少年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西陈